近日,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了《關于擬發布新職業信息公示的通告》,包括網約配送員、全媒體運營師、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無人機裝調工、呼吸治療師等16個新職業。
根據中國工信部規劃,2020年中國民用無人機要到達600億人民幣,消費無人機占民用無人機比例為40%。測算到2024年,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規模預計為570億元。如此龐大的潛力下,這一行業對專業飛手、裝調工等的需求無疑增長迅猛。
2019年4月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發布了13個新職業信息,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云計算工程技術人員、電子競技運營師、電子競技員、無人機駕駛員等。
廣東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農用無人機產業高地
從廣東省人民政府獲悉,《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日前印發。
《實施意見》提出,積極推動特色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提升農機裝備技術創新能力,培育農機裝備龍頭企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農用無人機產業高地。
《實施意見》明確支持高等院校設置相關專業,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引導企業開展農用無人機、農業機器人、農機作業監測等方面的研究。
河北發現環境問題6232個 無人機助力精準執法
從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19年12月1日至25日,河北省開展了2019—2020年秋冬季第三輪大氣執法專項行動,此次環境執法活動取得良好成效。其中檢查企業(家次)20628家,發現存在問題企業5346家,涉及各類涉氣環境問題6232個,全省共立案行政處罰環境違法案件703起,責令停產、限產企業68家。
值得強調的是,河北省第三輪大氣執法專項行動加強了科技執法手段,進一步補齊監管短板。其中無人機飛檢不斷最大程度減少對企業干擾,減少現場執法檢查頻次,助力精準執法。利用無人機攜帶的熱成像攝像頭、高倍變焦攝像頭,對面源污染問題開展全面飛行檢查,累計起飛無人機180余架次,飛檢3859分鐘,覆蓋1678.4平方公里,并充分利用無人機吊艙攜帶的紅外氣體檢測模塊,對鋼鐵、焦化等重點行業高架源企業排放口進行半定量監測分析,累計發現“散亂污”企業、垃圾焚燒、物料揚塵、施工工地揚塵管控不到位、散煤復燃等各類環境問題285個。
國內有完備防空系統 有能力抵御無人機定點清除
軍事分析家魏東旭周日告訴《環球時報》,中國有一個完備的國家防空系統,使其非常有能力防御無人機的突然襲擊和有針對性的打擊。
中國在陸地和空中都有探測和預警雷達,因此它可以從多個角度和層次發現敵方無人機,魏說,無人機將面對中國的防空攔截網絡,包括長、中、短程以及高、中、低空防空導彈和火炮。魏說,軟殺傷也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中國可以干擾敵人的無人機。
此外中國軍工企業還研發了多種激光武器反制無人機,這些激光武器已經在國內外展覽中多次亮相。
日本初創公司推出基礎設施巡檢兩棲無人機
日本初創公司FPVRobotics正在利用無人機技術來滿足全球市場對于老化基礎設施檢修的需要,以避免像橋梁倒塌等意外出現。
Waver是一種兩棲無人機。它是一架八旋翼無人機并且還可以使用其浮子沿水體表面飛行。這種兩棲無人機特別適合解決日本鐵路(JR)所面對的問題。Waver可以自主繪制河床的預定區域,像Roomba一樣在分段掃描中跨過水域移動以構建完整圖片。八旋翼的設計增加冗余度,使其在意外情況失去多個槳葉動力的情況下,也可以繼續有效地飛行。
除了檢查海床和河床外,Waver還可以使用更傳統的攝像頭對橋梁本身以及從其延伸的支撐土地進行近距離的目視檢查。